沃尔沃S90长轴距版怎么样及比亚迪秦多少钱
故事开始于12月5日晚,沃尔沃S90长轴距版试驾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下定决心入手两台相机,一台是5DMarkIII,配备16-35mm镜头,70-200mm镜头号称“小白”。另一款是60D,18-200mm镜头。很多同事都很惊讶,认为我小题大做,但我持不同看法。因为缺少一个5DMarkIII上配备的“万能”镜头,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愚蠢的方法来保存结果,但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前者,我们能更好的还原这辆车。
之所以讲这个蛋疼的故事,正是因为经过S90长轴距版的试驾,我觉得沃尔沃现在的市场情况和我的故事有些相似。上一代的沃尔沃车型就像一台60D的相机,镜头18-200mm。基础扎实,但产品太老,基本能满足用户需求,但难以增色。新的沃尔沃车型就像我举的例子中的5D马克III。虽然并不完美,但却展现了自己产品的很多特点。此外,我认为这款S90长轴距车型更像5DMarkIII,配有16-35mm和70-200mm镜头。它不规范,不落俗套,有些另类,但它的特点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诞生于SPA平台的S90长轴距版,是之前进口的S90标准轴距版的加长版,已经实现国产化,未来将在沃尔沃大庆工厂投产。其外观与进口车型基本一致,“雷神之锤”大灯成为新一代沃尔沃车型的标志性特征,辨识度非常高。但是尾部的设计有些不足,折角设计的尾灯让整个尾部略显空旷,缺少一些大气稳重感,我不是很喜欢。
虽然轴距加长了120mm,但是S90长轴距版的侧面线条看起来还是很和谐的。相反,相比标准轴距版,我觉得长轴距版的比例更和谐。或许对于一款豪华稳重的C级车来说,B柱和C柱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讲了一些传统的设计,然后想重点讲一下非常规的内饰。
开了10多年车,一直是个“顽固党”,因为看车的时候有时候会对一些品牌和车型有一些固有的印象,所以说实话,在这次S90长轴距车型试驾之前,我对这款车并没有太高的期望。虽然外观给我的印象很深,但说实话,真正改变我对这款车看法的是内饰和驾驶体验。
S90长轴距版,致力于与全新奔驰E级直接竞争,很多人认为沃尔沃是死路一条。但是,当你近距离体验的时候,你就会出来抨击这些负面的想法。因为这款S90长轴距车型的内饰设计,我看出了设计师的用心。如果以后有机会和设计师一对一的对话,我真的很想对他竖起大拇指,表达我的敬佩。
被吉利收购后,这个来自瑞典的品牌显然学会了如何读懂中国消费者的心。其实关于内饰设计的风格,S90长轴距版绝对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但是这种内饰风格你绝对不会厌倦。其中我特别想突出来和大家聊聊中控部分的这些木质装饰板。与新E级不同的是,S90长轴距版的这些木质装饰板直接采用原木造型设计,手感特别细腻。似乎完全没有“土气”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北欧风格,内饰出众。除此之外,很多区域都采用了真皮包裹,在用料上绝对不逊于任何竞争对手。
试驾的S90长轴距版为T5智尊版,即T5车型的顶配车型,配备BW音响、按摩座椅等配置。可以说这个配置在同级车型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主驾和副驾的按摩座椅就不用说了,整个试驾过程中一直坚持开启这个功能,缓解了不少疲劳,对配置赞不绝口(按摩座椅会在20分钟左右自动关闭保护功能)。
众所周知,BW音响也出现在宝马新7系车型上。在仔细体验的过程中,除了我之外,其他很多媒体同伴也发现,这个BW音响绝不逊于新7系上的,甚至可能比它更好。我专门和沃尔沃官方沟通过这个问题,官方的回复是这个音响系统的效果是哥德堡剧院做的,但是硬件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沃尔沃的渲染方式和宝马完全不一样,这也
至于这款车的空间表现,我可以简单的跟你说几句。本人身高177cm,在前排空间合适的情况下,S90长轴距版的后排空间足够充裕,很容易让我出现“北京瘫”,甚至翘腿。说白了,它的空间表现和同级别的宝马5系李、奔驰E级长轴距版基本持平,消费者绝对不用担心这款车的空间表现。
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朋友都比较关心这款车静态性能的缺点,我就简单跟大家说一下。
第一,方向盘手感有提升空间,这确实是司机比较关心的问题。S90长轴距版三辐多功能方向盘其实用料不错,双色真皮包裹和按键减震都很合适,但是握起来缺少一种“粘手”的感觉。
二、手感极其别扭的变速箱手柄,这款车的变速箱手柄虽然适合抓握,但是推入对应档位时严重缺吸力,换挡需要一定的力量,而且用力过猛肯定会推错档位。官方这么设计也是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但我觉得这样设计的结果有些适得其反,如果以后上市后这一点有所调整就更好了。
第三,空调的出风口旋钮感觉一般。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个。
S90长轴距版车型的出风口旋钮设计有些像新奔驰E级,样式虽像,但使用起来的手感却有着不小差距。很早以前我曾在奔驰德国设计中心与设计师聊过这个旋钮设计,奔驰针对这个旋钮位置的设计进行了N次的试验与体验,最终才落地上车。显然沃尔沃这部分的设计绝没有奔驰这般用心,这个旋钮稍微有些“外强中干”,未来也可以提升。聊完了静态部分,接下来我再与大家聊聊这台S90长轴距版的动态试驾感受。经过两天的试驾,这台车出色的车内静音设计、科技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以及2.0T Drive-E发动机澎湃的动力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作为一款豪华品牌C级车,我一直认为该级别车型主打舒适一定要将静音设计做好,S90长轴距版车型没有令人太失望,车内静音控制的很好,配上B&W音响播放的歌曲,轻松又惬意。但是对于胎噪的抑制我认为还有的提升,这方面噪音的来源也不排除P ZERO轮胎的问题。
其次,由于试驾路程有一段很远的高速公路路段,这段路程我着重体验了沃尔沃的自动驾驶功能,可以说包括自适应巡航、主动转向系统等功能绝对为驾驶员省去了很大的开车精力。由于受限于国内法律规定,本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S90长轴距版被迫必须将一些主动转向功能进行限制,需要驾驶员仍旧握住方向盘,如果不这样做功能会自动取消。但从体验过程中看,沃尔沃在安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了。
关于这台2.0T Drive-E系列发动机,这台T5车型配备的是输出254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输出已经满足了日常需要,动力来的简单粗暴,超车时信心十足,甚至有一些运动车型的感觉,当你将油门稍微深踩一些,变速箱会立刻降挡,车“嘭”的一下就会窜出去。但这里我要对变速箱调校进行小小的吐槽,虽然日常驾驶时这台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换挡表现的干脆利落,但在2、3挡换挡以及突然降挡时,还是会出现明显的顿挫。
未来上市的S90长轴距版车型还会配备输出功率更低的T4 2.0T发动机。除此之外,2017年这款车型还会推出配备2.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T6车型以及配备混动系统的T8车型。
最后,我还想针对S90长轴距版车型的悬架表现以及转向反馈聊一聊。
一方面,S90长轴距版车型后悬架为复合材质制成的叶片弹簧结构,另外此次试驾的T5最高配两款车型可以选装空气悬架和4C底盘,虽然4C底盘可以根据路面情况快速调整减振器阻尼,提供不错的支撑性,但对于一台C级豪华车来说,S90长轴距版车型的悬架调校有些偏硬,就算我将驾驶模式切换到COMFORT模式,车内还是会感受到一些不必要的震动,更不用说悬架表现更为坚韧的SPORT模式了。
至于转向方面,由于此次试驾沃尔沃安排了一段山路路段,因此我也有机会更贴切的感受S90长轴距版的运动驾驶感受,比起在令人昏昏欲睡的高速公路上驾驶,我还是更喜欢上路的细致体验驾驶感受。虽然山路驾驶让我感受到悬架优异的支撑性所带来的自信,但我也发现这台车方向盘指向性有些偏差的问题。尽管我将悬架调整至SPORT运动模式,但方向盘手感也只是比舒适模式更沉重一些,指向性仍然有些模糊,简单的90度弯道我也需要将方向盘转向超过1/2,这使得我在山路中过弯时真的有些发愁。
两天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这台S90长轴距版车型的魅力,也改变了我对于沃尔沃品牌打造车型的看法,新一代沃尔沃车型从产品上确实有着跨越性的进步,而这台S90长轴距版车型也是真正读懂了中国人的需求所开发的车型。在和沃尔沃相关人士的对话中,我了解到,S90长轴距版未来的销量目标为市场份额的8%,也就是月销2500台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实话实说,凭借着S90长轴距版车型的产品实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但同理,既然这款车的目标瞄准了“BBA”三强,那么在销量上想要追赶这三款车型还是个比较大的难题,因为这款S90长轴距版的产品综合调校还是欠些火候。不过,凭借着沃尔沃产品上的进步,我相信未来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在今年的技术大会上,比亚迪显得异常低调,只是对TID、绿混和绿净三种技术进行了"旧事重提",至于一些未来计划也是故作神秘地一笔带过。不过从精彩程度上说,今年的技术大会其实并不输于往年,因为这次的“甜点”环节可谓吊足人胃口,厂家安排了媒体试驾了“秦”的工程样车。
“秦”这部车最早在2012年北京车展亮相,当时公布的5.9秒的百公里加速随即引起了轰动。如果这个成绩能保持到量产的话,“秦”无疑将成为全球0-100km/h加速最快的前驱车,而这部车的强劲加速则是得益于比亚迪的第二代双模动力技术。记得王传福在技术大会上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过去机械表时代,大家都追求“准”。但电子表出现后,整个游戏规则发生了颠覆,因为全部手表都能走得很准。回到汽车上,过去大家以快作为好车的评判标准,而电动车则会颠覆这种思维,因为电动车加速都很快!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王传福口中这款能窥探未来的车。
2.外观及车厢
“秦”基于速锐底盘打造,长宽高分别是4740mm、1770mm、1480mm,比速锐略大。从“秦”的侧面线条,很容易看出这部车和速锐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车头和车位处,“秦”相比速锐采用了更为大胆的设计,车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一代欧版丰田卡罗拉(后者是晚于前者亮相),车尾则与京剧脸谱神似。
“秦”车厢给我第一个印象,就是配置异常丰富。遇见复杂车位,可以打开360摄像头应付;中途迷路,会有导航代劳指路;副驾驶觉得无聊,打开车载电视即可;媒体会当天正值炎炎夏日,不怕,正副驾驶座都有通风功能……可以说,“秦”车厢如同多啦A梦,遇见任何情况都有对应的“法宝”可以应对。
以配置丰富度来说,“秦”相比本已强大的速锐还要高出一级。在车厢材质以及做工,“秦”则仍原地踏步在速锐的水平。车内饰板塑料感很强,中控台按键也没有手感可言。蓝色塑料放在家用车上,可称得上标新立异,只是消费者接受程度仍是个未知数。
“秦”三维尺寸相比速锐均有所增长,不过由于没有进行实际测量,所以暂时很难准确量化这部车后排在尺寸增长上究竟有多少“进账”。“秦”前后排座椅都非常柔软,这种软并没有给人多少“沙发”的感觉,这或许是内部填充物较为单薄的缘故,以至软得好像屁股快要贴到座椅的金属骨架上,实际乘坐感受并不舒服。
“秦”排挡座部分是个较为显示科技感的地方,排挡杆被做得非常的短,仿佛时刻在告诉驾驶者挡杆下动力系统的与众不同,而雷克萨斯CT200h也有类似的“手法”。另外,挡杆后方还有驾驶模式选择旋钮,分别提供ECO、Normal和Sport三种驾驶模式。
“秦”采用全电子显示仪表盘,但在易读性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信息量繁杂,没有清晰的排序,不同信息区之间的颜色也没有必要的对比度。
3.第二代双模动力系统
双模的含义是混动(HEV)和纯电动(EV)两种行驶模式。但严格来说,第一代双模车F3DM更像一台增程型电动车,因为F3DM羸弱的1.0L发动机主要工作还是在电量告急时来给电池充电。发动机对加速的辅助作用可谓微乎其微,只能在60km/h以后才可以介入。比亚迪高层在大会中坦言,F3DM被做成这样一种形式,源于当时并没有自动变速箱技术,无法在60km/h下梳理发动机扭矩。
【1:1.5T发动机;2:电机控制器;3:电机】
但到了“秦”所用的第二代双模,发动机变成了强劲的1.5T,同时还有双离合变速箱加持,“秦”骇人的5.9秒百公里加速就是在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合力下完成的。比亚迪高层也坦言,第二代双模动力实质上就是国外的插电混动。当前插电混动的典型车型有丰田普锐斯Plug-in、三菱欧蓝德插电版以及本田九代雅阁插电版等。这种插电混动是一种介于传统混动和纯电动之间的技术,能像纯电动车那样插电充电,但纯电动续航里程又只有两位数水平。
以“秦”为例,这部车在纯电动(EV)模式下的续航里程为50公里,如果家里停车位有充电插座的话,意味着每天上下班连一毛钱油费都不用花,城市通勤零油耗其实就是插电混合动力车的最大价值所在。
“秦”所用的铁电池被放在车辆后尾厢中,难免会侵占到部分的行李空间,同时也让“秦”无法完成后排座椅的放倒,这是当前所有混合动力轿车在便利性方面,都必须作出的一个妥协。
“秦”的插电口隐藏在尾部车标后方,意味着“秦”在充电时,不能打开后备厢进行行李拿取。为什么“秦”不像丰田插电普锐斯那样,把充电口放在前翼子板上呢?我想,将充电口放在前方,会给输送电路增加一点复杂性,如此一来需要经过更长距离才能把电引到后背厢处的电池上。
4.试驾体验
厂家安排现场上百位媒体轮流体验“秦”的百米加速能力。“秦”在全油门加速下,景物排山倒海般涌来的感觉和高尔夫GTI很相似。有人或许会问,“秦”的百公里加速不是比GTI还要快吗(5.9秒比7.1秒)?原因我想有二。首先,“秦”的加速不像GTI那样加了“味精”,缺少了发动机声和排气声的助威;其二,百米加速体验是在比亚迪试车场完成,较为空旷的场地会让速度感弱化。但从百米路程只在眨眼间完成这点来看,我对“秦”5.9秒的0-100km/h加速并没有任何的质疑。
记得在起点全力踏下油门,动力系统会有短暂的迟滞,然后会突然听到前轮空转的声音。另外,在百米加速过程中,“秦”车头上抬现象非常明显,可见“秦”强大的加速G值已让后悬挂支撑有点吃不消。
由于百米加速体验如眨眼般短暂,以至很多媒体对“秦”的印象只有“快”。不过百米加速后,我和几个媒体同行争取到在试驾场中进一步体验这部车的机会,因此我对这部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秦”之前经过百公里加速赛的“蹂躏”,因而电池剩余电量仅有12%。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当天试驾的是工程样车,并非量产“秦”的定型状态。在HEV(混动)驾驶模式下,“秦”中途加速时的油门反应并没有传统混动车那么快。大脚踩油门模拟突发超车,可以感受到双离合变速箱降档所带来的动力中断,但完成结合后,动力并非像传统汽油车那样瞬间增大,而是像自然吸气发动机那样有一个从低到高稍漫长的递增过程。换言之,“秦”加速确实很快,但这些只是全身发力时的表现。在日常驾驶中,“秦”并没有给人过多凶悍的感觉。
在试驾场里,我特意轻含油门从静止开始,模拟日常起步,看看“秦”会不会像速锐那样,在低挡切换时会有顿挫动作(采用Sport模式,发动机在起步时已立刻介入)。但短暂试了两轮后,双离合动作都相当得体。虽然和速锐一样采用干式6速双离合,但“秦”的6HDT35是在速锐的6DT25基础上衍生出来。前者能承受350Nm最大扭矩,而后者则为250Nm。或许是积累之前经验的缘故,6HDT35在匹配调教上显得更为老道。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也不排除部分原因是电机能适时发力,从而一定程度顺滑了“秦”的加速度曲线。
至于底盘方面,“秦”走在试车场水泥路面时,车内能感受到很多琐碎颠簸,底盘给人感觉较为单薄。以30km/h左右速度冲停车场减速带时,“秦”的弹跳抑制又做得相当好。另外轻点刹车减速时,能感受到“秦”车头的下点,或许“秦”需要更硬的前悬挂来抵消电驱系统所带来的额外车头重量。不过“秦”倒是没有像速锐那样,转向调得很不成比例,在场内一些小弯道中绕行也没有给人不协调的感觉。
总结: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我们这次试驾的是工程样车,量产版“秦”可能会在机械调教上有所不同。在追问之下,厂家领导透露“秦”量产版售价会在20万左右。也就是说,这部车潜在的对手将是丰田普锐斯,甚至是凯美瑞尊瑞。5.9秒的0-100km/h加速,无疑是“秦”最具独特性的优势。但若从动力输出质感以及日常驾驶好感度上看,“秦”与上述两台车相比则仍欠火候。不过比亚迪真正让我佩服的,是它的敢作敢当。在各大车展和每年技术大会上,比亚迪总会放出很多令人哗然的技术,我第一眼看到总会觉得比亚迪只是为博取噱头罢了,但事后发现比亚迪总会把这些“疯狂”想法付诸于行动,而5.9秒破百的“秦”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5.附:技术大会上的“八卦”内容
在文章开头也提到,今年技术大会和去年不同,比亚迪并没有发布什么重头的新技术,TID、绿混和绿净这三个演讲主题无疑都是在翻炒冷饭。但在话里行间中,我们还是能“八卦”出不少的猛料。
TID家族增加新成员
“TID”是比亚迪对涡轮增压发动机加双离合变速箱组合的统称,当前采用TID动力的车型有速锐和思锐,它们均采用1.5T发动机,搭配6DT25干式变速箱。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发布了S7车型,该车定位高于S6,预计起步售价会在15万以上,较直接对手无疑会是传祺GS5 1.8T。S7将搭载一副2.0T发动机,最大扭矩达到了320Nm之谱,但6DT25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承受扭矩仅为250Nm,因而比亚迪开发出一套名为6DT35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可以说是我们未来很期待的一套动力系统。
首款双模SUV:“唐”
技术大会上,比亚迪高层多次在“不经意”间谈到“唐”这款车型。“唐”是比亚迪首款采用双模系统的SUV车型,如无意外应该是基于S6来进行打造。据悉,这款神秘车型会搭载2.0T发动机外加电机,变速箱会使用以6DT35湿式双离合为基础研发,能承受更大扭矩的6HDT45。据悉,“唐”0-100km/h加速仅需4.9秒,和保时捷卡宴Turbo相当接近。
搭载1.2T发动机的3系列
从这张一闪而过的PPT可以看到,比亚迪将会推出1.2T发动机,并装备在较为入门的3系列(F3、G3、L3)上。也就是说,TID动力的门槛将可以大大降低。此外,1.5T和2.0T之间还会有1.8T发动机来填补空缺。
超级跑车E9
比亚迪称目前正研究一款名为E9的超级跑车,该车每个车轮都有一个单独的轮毂电机,这种结构和奥迪R8 e-tron类似。E9的0-100km/h加速仅需3.9秒,用王传福的话来说,就是加速G值和跳楼没有区别。另外据介绍,E9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能实现原地打转,这是一个什么效果、如何做出来,我们倒是很感兴趣。
蓝牙钥匙
比亚迪的蓝牙钥匙颠覆了钥匙必须“有形”这一固有认识。通过手机下载蓝牙钥匙的App,然后由车主设定密码,就能通过手机输入密码来开启车门。当车主需要把车借给朋友使用时,只需告知对方车的位置以及密码,对方就可以用自己手机输入密码来开启车门(前提是安装了蓝牙钥匙的App)。不过我倒是担心,这种开启方式是否会被黑客们盯上,不知比亚迪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裸眼3D仪表盘
裸眼3D已不是什么新鲜技术,HTC的G17就曾有所应用。但裸眼3D的观感并不舒服,最终这项技术没有得到大量推广。比亚迪的裸眼3D仪表盘第一眼看确实很炫,但在驾驶情况下得易读性则是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