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解 拥抱幸福是什么歌「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2023-09-25 08:25:43 来源:搜狐

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多睡觉。

白天上班,晚上写作。

工作压力很大,白天在单位忙个不停。

因为爱好写作,晚上做好家务还要写作,十二点睡觉,甚至更晚。

一个月过去了,年轻的小林感觉身心疲惫。

更令小林不能接受的是,工作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受到了领导严厉的批评。

自己熬夜写作的稿子,满怀希望投出去,简直是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小林崩溃了,头疼,心跳加速,内心焦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于是,失眠,昏昏沉沉,工作做不好,写作写不出,小林绝对生活毫无希望,整天哀怨。

一个人追求进步是值得赞美的,但自己和自己较劲,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却不是我们想要的。

学会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学会放下,才能把自己从沼泽中救出来,摆脱恶性循环。

01 接受不完美,才能拥抱完美

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期待,我们付出辛劳、真诚、热情之后,就能够收获成就、真爱、愉悦。

可现实往往让人失望,于是,我们就抱怨,就自暴自弃,完全背离了初衷。

其实,人的成功和幸福不在于一生过得多么完美,而在于一生中发现了多少平凡中的美好。

只有接受了不完美,才能拥抱完美。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日本茶师千利休让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少庵认真地完成了。

可是,千利休看后,却对少庵说:“不够干净,重新打扫一遍。”

少庵听从了父亲的吩咐,重新打扫了一遍。

但是,千利休检查后仍旧说:“不够干净,再打扫一遍。”

少庵没有说什么,又继续打扫。

不久,他去找父亲:“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做了。石阶洗了三遍,原本干净的石龙灯我也擦拭了多遍,庭院里的树木都浇过水了,树叶闪闪发亮,地上没有任何树叶了。”

少庵以为父亲一定会赞美他勤劳,认真。

可是千利休不仅没有表演儿子,反而斥责他说:“傻瓜,你是这样打扫庭院的吗?这哪里是收拾庭院,简直就是一个患有洁癖的人在吹毛求疵。”

于是,千利休把儿子带到一棵树下,把儿子的手按在树上,用力一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金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漂亮极了。

千利休对少庵说:“打扫庭院也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是要求干净,而且要求庭院顺应自然之态。比如树叶,为了追求完美,将枯枝败叶和美丽的树叶一起收拾了,这样做,反而离美更遥远了。有时候,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完美,事业要完美,生活要完美,可是走着走着,发觉事业越来越不顺,生活越来越困顿。

因为在他们追求的路上,只有完美两个字。而现实恰恰是枯败的树叶和美丽的树叶同时存在的。你想捡拾到更多美丽的树叶,就会看到更多枯败的树叶。

反之,如果你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看到的枯叶越多,看到的美丽树叶也会越多。

当我们能认清现实,就会对周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愿意和不愿意的事情都能坦然接受,人生的脚步将更多从容,更多淡定,就能看到更多的风景,拥有更多的幸福。

02 接受错误,才能少犯错误

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生本就不完美,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错误。

人的一生很漫长,任何人做不到不犯错误。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总是在不断犯过错中成长。

小慧是一个聪明的姑娘,从小就在别人的赞美声中长大的。

长得漂亮,成绩好,而且还很懂事。

在小慧自己心中,自己一定要努力,比别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父母有面子,才能维持自己完美的形象。

可是,有一次,小慧上辅导班,没有带手机。

放学的时候,因为好朋友没有来,老师委托她把作业送给那个同学。

小慧忘记和妈妈说一声,急着送作业去了。

结果,那天又下雨,妈妈骑车去接她,没有接到,妈妈一着急,闯了红灯,被车子撞了。

当小慧看到躺在医院里打着绷带的妈妈,心里内疚不已。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小慧都会从梦中惊醒,一次次梦见因为自己,妈妈被车子撞了,甚至自己看不到妈妈了。

小慧变得敏感,意志日益消沉,无法好好学习,甚至害怕见到妈妈。

等到妈妈出院,看到消瘦很多,整天发呆的女儿,心疼不已。她抱着小慧说:“宝贝,妈妈希望你做一个完美的人,不是要求你不犯错误。那天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妈妈不小心,不是你的责任。如果因为这样,我失去了一个活泼的女儿,那妈妈的罪过是不是更大。”

听了妈妈的话,小慧泪流满面:“我不要妈妈难过,那种滋味太难受了。”

在妈妈的开导下,小慧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样子,或者说,她变成更加成熟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更加周全,这样,她犯错的概率就更低了。

的确就是这样,发生过的事情,没有人能改变。不原谅自己也无济于事,对自己责备越多,自己的痛苦就越多,对别人的影响就越大。

只有原谅自己,与自己握手言和,才能把曾经的错误当作对生活的警示和鞭策,少犯同样的错了,才能迈步走向广阔的天空。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与自己和解是一把无所不能的钥匙,人世间所有的憋屈、自责和不甘,说到底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能和自己和解,原谅自己的不够优秀,原谅自己的不懂事,原谅自己的错误,不偏执,不纠结,才能感受到美好和幸福。

03 学会放下,才能重新出发

午后的校园,阳光照射在地面上,一边是有顶棚的,一边没有顶棚。我想看看光明和阴影的分界线在哪里?

可是,无论我怎么看,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总是混杂在一起,一会儿这里亮一点,一会那里暗一点,不断变化着。

生活也如此,爱和恨,情与仇,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被害者可以爱上受害者,仇人变成亲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对生活的处理能力不同,生活的姿态就不同。

不要与⽣活爱憎分明,学会与⽣活握⼿和解,放下怨恨,舍弃报复,你就能少⼀些纠结痛苦,多一份安宁。

张幼仪,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出生在江苏宝山的巨富家庭,在爱的滋润下长大。

遇上了徐志摩,张幼仪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两次被徐志摩嘲讽为“土包子”。甚至新婚之夜,张幼仪就独守空房。

婚后没多久,徐志摩就离开家,外出求学,上海、天津、北京,一直到英国,他对张幼仪的蔑视、冷漠甚至嫌弃,毫无保留。

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让张幼仪灰心,此时的她天真地以为,只要有了孩子,徐志摩就会回头。可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徐志摩完成了家族赋予他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更是毫无顾忌,直接待在国外不回来了。

为了挽救婚姻,张幼仪在徐志摩父亲的帮助下,到英国陪伴照顾丈夫。可她不曾想到,这时候的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对她更是嫌恶至极。

徐志摩在得知张幼仪怀有第二胎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让她去堕胎。张幼仪想为自己的孩子争取生的权力,徐志摩说出了世界上最冷酷的那句话:“还有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并提出离婚。

身怀六甲的张幼仪只身来到德国,在二儿子彼得出生后,收到了徐志摩离婚申请。此时的张幼仪触底死心了,她签名,非常干脆,没有丝毫犹豫。

一次次的委曲求全,张幼仪放弃自己的结果是冷漠的离婚,让她彻底明白,只有放下,才能救自己。

从此,徐志摩与她再无交集,她独立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搬家、学德语、申请学校、抚养孩子、打工挣钱,即使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二儿子,张幼仪也咬牙坚持。

几年后,张幼仪回到国内,先是实现了自己做老师的梦想,成为了东吴大学最受欢迎的讲师;之后的人生如同开了挂,接着又在女子银行担任副总裁,被人们认为是银行家;然后自己开服装公司,她的事业风生水起。这时候张幼仪重新遇见爱情,后半生生活美满。

“难以想象自己曾经这么年轻、这样执着、这样勇敢过。”

张幼仪选择了放下,赢得了重生的机会,铸就了自己辉煌的后半生。

麦家曾经说:“放过自己是一种智慧,时间终会让一切和解。”

愿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和生活和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曾经的失败,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随时放下,随时出发,去拥抱生活的幸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