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好久不见「20年前的厦门」

2023-12-01 08:27:23 来源:搜狐

改革开放40年

1978—2018

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厦门更新迭代

曾经承载无数老厦门人回忆的东西

渐渐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40年了,那个消失的厦门

你是否会偶尔想起?

你造吗?

40年来,厦门40多个地名隐退

这些消失的地名,大多在老城区

街巷中承载着多数人的回忆

你还记得吗?

厦门卷烟厂

图片来源:林铭鸿

2016年10月,闲置多年的厦门市湖滨中路24号,具有60多年光荣历史的厦门卷烟厂没了…厂里那个极为罕见的“景观”之一——大烟囱,也永远在人们的视线中抹去。

在以前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住在附近的厦门人,还记得假期约起时,一般都会约在“卷烟厂”门口碰面吗?还记得卷烟厂那呛人的烟味吗?如今,它一去不复返,承包了你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它,是否会出现在你的梦里?

湖滨南长途汽车站

曾是全省最大的汽车站——湖滨南长途汽车站,2016年5月26日零时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你还记得,初次来厦门,是在这里下的站吗?

80、90年代,厦门没有动车也没有顺风车,更没有网络订票,大家想去外地,火车和长途汽车是最主要的两种选择,有人为买一张票甚至要提前两三天到车站排队。

站里经常是人声鼎沸、人来人往,无数人通过这里,涌入厦门,可以说,湖滨南长途汽车站是当时大多数鹭漂族的起点。

浮屿

对于厦门80后来说,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曾经坐落于浮屿三角地带的厦门市少儿图书馆,不仅可以去那里淘书,楼下有许多玩具和文具店,还有小摊美食可以吃。厦门的第一间特香鸡与特香包也都开在浮屿。

放学、周末、寒暑假,这里的孩子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欢乐时光,是现在电子产品给不了的。

泥泞的老体育场

厦门市人民体育场,位于厦禾路和幸福路交叉口,是“岛内最老体育场”。老厦门俗称它为“老体育场”。曾是早年厦门各项体育比赛、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冠军的摇篮,陪伴了几代厦门人的成长,承载了许多记忆和快乐。曾经一度荒废,后2013年为民办实事改造,再次焕发了新生。

定安夜市

“在大超市没卖的货,夜市有,5毛钱买个掏耳朵勺,1元钱就能买个鞋油。”曾经定安夜市是很多厦门剁手族们的最爱,它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兴起成为厦门最著名、规模最大、最热闹的露天夜市。从傍晚到午夜,买买买的人群川流不息。

如今夜市仅是个名,小时候在夜市买的花裙子还在吗?

厦大一条街

厦大一条街始建于1986年,从南门出来左侧的马路一直延伸到现在厦大西村公交站附近。几十年来,这里一到晚上或者是周末,成群结队的厦大学生逛街放松、约会玩耍……

沿街店铺样样俱全,要什么有什么。从入学到毕业,这里给予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难以替代的大学回忆,但2008年被拆迁现在,早已被绿色植被和宽阔马路所代替。

厦门海堤

“呜呜呜呜……”蒸汽火车穿越过厦门海堤进出厦门岛是印刻在厦门人心中的记忆。但在2010年,厦门铁路海堤就被停用了。现在进岛火车都改走杏林大桥铁路桥。

沙坡尾的渔船

▲@沙坡尾 - 改革开放初期的沙坡尾还是一个非常纯粹的避风坞。

▲@沙坡尾 - 讨小海的渔民在盘点当日的收成。

曾经渔船停泊的小港,现在已经很少有渔船的踪迹了。民房被粉刷成斑斓的特色小店,不远处就是中国最高的双子塔,这种渔村和都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让游客争相拍照。

新南轩

新南轩,一个对“老厦门”来说如雷贯耳的名号,位于在思明南路与妙香路口处,生意非常好,是当时有名的酒楼。很多厦门吃货经常光顾,菜品好吃还实惠。菜包1块钱一个、四果饱冰一碗三元,分量很足。吃货们经常要排长队买水饺、煎包、鱼丸汤,还要拿保温瓶去买冰淇淋、酸梅汤……

只可惜2000年初,随着旧城改造,新南轩所在的骑楼被拆除,酒家也随之而去。但那里的味道,即使过了十几年,大家还是念念不忘。

绿岛

绿岛饭店位于中山路的十字路口,早在60年绿岛就在厦门成为最高级的5家菜馆之一。至80年代末,仍然是全厦门最高档最豪华的酒店,能在绿岛大酒楼“办桌”称得上“hiaobai”(气派)。

最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厦门绿岛饭店,西餐套餐:头道沙拉,奶油汤、面包黄油果酱,两道菜牛排、炸鱼,甜点(蛋糕)、冰激凌。总价人民币1.40元,在物价横飞的现在,你能想象吗?

但后来绿岛引资扩大导致资金断裂最终倒闭,厦门人再也看不到它了。

美仁后社

曾经繁荣的小渔村

▲如今美仁后社仍可见一些石头房

美仁后社因美仁宫得名,是一个标准陈姓社,他们主要是从事渔业。旧时后社一出来就是海边了。许多50岁以上的老厦门人都有在美仁社海边游泳玩水的经历。后社多为石头房,跟厦门港的老房子类似,足以说明这地方原先是渔村。

2008年后社开始拆除的,原址建起了几栋40-50层的超高住宅,仅剩下湖滨小学后方的一小块尚未拆除。

袁厝社

▲袁厝站

袁厝原先的范围很大,但2008年后已经完全消失。它的范围基本就在现在的市府大道白鹭洲路上面以及银聚祥邸、益中花园南片。如今仅存一个公交站名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还有一个这样的村落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曾经被厦门人挂在嘴边的地标随着城市的建设而被拆除。但不少老厦门人仍用旧地标做地名,或许这表达了这些地标对于老厦门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吧。

工人文化宫

(1958-2002)

▲1990年代的文化宫,建筑有所加高

▲如今文化宫旧址已拆建成市公安局

文化宫于1958年建成,改革开放后大楼又加高一层。90年代,老文化馆经常举办职工集邮、信鸽、灯谜、象棋、影评、图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开设了各种兴趣俱乐部,只要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大多都有到文化宫看表演、参加文体活动的经历,其中文化宫影视班的学员还参加过86版《西游记》的拍摄。

直到2002年文化宫原建筑拆除,临近的公交车站名也改为“新华路口”,但现在大家还是习惯称中山路和新华路交叉口这个地段为“文化宫”。

开明电影院

(1931-1995)

▲1990年代的开明电影院

曾经是浮屿角上的地标性建筑“开明戏院”1931年开业,是厦门电影娱乐的老字号。1995年,由于厦禾路旧城改造被拆迁。后开明电影院选址重建于江头北路69号,并于2004再次营业,是厦门首家五星级电影院,年票房总额一度居全省影院之首。

很多厦门人还记得,当时最火的时候,电影票一票难求,也有人回忆它是自己的爱情的起点。遗憾的是近来难挡大型影城的冲击,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歇业。

新世界

(1932-2000前后)

▲1990年代,新世界旧址为感光厂,塔楼仅剩框架

新世界位于故宫路和厦禾路的交会处,1932年开业。解放后成为厦门感光厂用地,到感光厂时代,塔楼的外墙被拆除,仅剩框架。但那个框架式的建筑却成为厦禾路上的一个地标,只要在厦禾路上看到一个“高出一头”的框架式塔形建筑,就知道它是厦门感光厂。

自来水公司

(1920年代-1990年代末)

▲1990年代的自来水公司建筑为厦门国际银行使用

▲自来水公司原址建起了厦门国际银行大厦(中间蓝色建筑)

厦门自来水公司大楼旧址位于鹭江道水仙路口,1920年代建,楼高5层,曾是厦门鹭江道上的地标,1985年后为厦门国际银行办公场所。大楼于1990年代末拆除,原址后拆建为厦门国际银行大厦,2002年竣工。

钟楼

(1927-1994)

▲1990年代的公园南路与钟楼

▲如今钟楼原址建起了园南小学教学楼

钟楼旧址位于公园西路园南小学内的小山坡上。建于民国16年,是老厦门的标志性建筑,矗立在老市区的最高山顶上,在公园一带抬头都可以看到钟楼。

因此厦门人俗称钟楼附近的地方为“钟楼脚tsing-lau2 kha”。1994年园南小学扩建,钟楼被拆除改建为小学教学楼。

注: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公众号厦门手绘地图《【寻找老厦门】细数老厦门消失的地标》

向阳商场

2015年伊始,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厦门老字号向阳商场清仓关门。

建成商场

2013年2月,始创于1930年的建成商场关张,建成商店每一个柜台都有一算盘,知道要关门后,很多老顾客都陆续回来了。

光合作用

这家曾是厦门文化地标的品牌连锁书店也在2013年重整失败,仓皇倒闭。

黑眼睛、FUN牌

黑眼睛作为厦门本土的知名品牌,曾风靡厦门,畅销全国。倒闭前,曾在全国拥有400家专卖店,仅仅厦门就有100余家。牛仔休闲品牌FUN,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吸引了大批都市年轻人。2009年,FUN牌全国近300家门店全部关闭。

在厦门,流传一都市传说——「神车」507路公交车,号称「陆地喷气式飞机」,只要起步从不轻易停车,能飞绝不跑,能领跑绝不闻尾气。飞得嗨起来你还能看到它身上的「火花」,不管是深夜无人还是黎明时分,总能看到它在厦门街头撒欢奔腾。

507路在上世纪80年代新开通投入运营(集美北区站←→轮渡站),横跨三个行政区,服务一百万群众。507车队就有一句极为响亮的口号——不到终点站决不刹车!

据传,507本来的线路没有那么长,但是因为它会飞,当司机们在原来的终点站刹车,速度太快根本刹不住,车身摇摇晃晃质量太大惯性太大,一般都要冲出去十几站,刹车不踩死差不多都要冲到后溪去了。

可惜2010年05月26日起,开通50B路接替507路中巴运行(集美北区站←→轮渡站)。也就说,507路自2010年就已经是过去式了,消失近10年,但江湖仍有它的传说!

之前厦门并没有如今这么大,初次见面的厦门人之间聊两句就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因为学习生活的地方距离都不远。当聊到小学的时候,不免有很多厦门人感慨自己曾经的母校没有了。

溪岸小学

▲溪岸小学旧址

溪岸小学原址位于溪岸路34号,第二菜市场正对面,因地处溪岸路得名。2004年,溪岸小学并入同在溪岸路上的公园小学。后来ㄇ字校舍因为危房拆除了2、3层,底层一度做为大排档一条街。如今闲置。

海滨小学

▲海滨小学旧址(今开禾小学)

海滨小学位于打铁街151号,因毗邻海边得名。2004年思明老城区学校布局大调整后,海滨小学并入开禾小学。开禾小学在海滨小学原址的基础上扩建成新的开禾小学。开禾小学今为统筹招生,接收集体户口及外来工的子女。

鹭江小学

▲90年代厦禾巷口的鹭江小学旧影

▲鹭江小学校舍旧影

鹭江小学位于厦禾巷34号,因地处鹭江街道得名。90年代中期,鹭江小学停办。后校址曾被教师进修学校、第二幼儿园、鹭江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等机构使用。2017年原校舍拆除,做为厦门第五幼儿园的建设用地待建。

开元小学

▲开元小学旧址

开元小学位于后厅衙巷74号,旧称“龙山口”的地方,因毗开元路得名。那里早在1915年就有开办龙山小学。开元小学停办后,校址曾做为开元区开智学校,今闲置。

霞溪小学

▲霞溪小学旧址

霞溪小学位于霞溪路45号,因地处霞溪路得名。80年代初东辉(今华侨大酒店)、长征小学并入。霞溪小学在2004年思明区学校整合后撤销,今为中华街道霞溪社区居委会及中山路商圈商会办公场所。

新华小学

▲新华小学(释仔街东侧)旧影

新华小学位于释仔街103号,1966年与民安小学合并,更名为“新华小学”。2003年新华小学并入群惠小学,今仍然闲置。

朝红小学

▲朝红小学旧址旧影(2006年)

▲朝红小学旧址现在已变成成功大道的一部分

朝红小学位于477号(原针织厂旁),1999年,朝红先是跟碧山小学合并为联合小学。2004年,联合又与渔民小学合并,冠名“思明小学”。2006年,辟成功大道,朝红小学原校址拆除,今为成功大道辅道。

渔民小学

▲印有渔民小学字样的配电箱

渔民小学创办于民国时期,原址在厦港鱼行口,因服务厦门港渔民子弟命名。渔民小学后来搬至厦港水牛埕(现址)。2004年,渔民与联合小学合并,再原校舍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并冠以“思明小学”的新名,现仍能在旧址一带找到印有“渔民小学”字样的配电箱。

笔山小学

▲笔山小学旧址

笔山小学位于鼓新路28号,因地处笔架山麓得名。笔山小学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福民小学。2004年,笔山小学并入人民小学,后校舍成为思明区学生课外实践基地。

鹿礁小学

▲鹿礁小学旧址

鹿礁小学位于复兴路28号。2004年后,鹿礁小学并入人民小学。校址曾做为厦门演艺职业学校。2015年,鼓浪屿管委会搬至此办公。

康泰小学

▲康泰小学旧址

康泰小学位于鸡山路18号,即安献堂。安献堂在民国时期是美华学校的所在地,解放以后政府在此开办康泰小学。1987年,康泰小学并入人民小学。

鼓浪屿钢琴学校

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鼓浪屿曾经有一座钢琴学校。随着老房子年久失修,加上医院搬迁,人口老化,学校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学生而搬迁,只留下一座沉寂的建筑。如今的鼓浪屿,琴声越来越少,音乐也渐渐消失,鼓浪屿的韵味已不同于从前。

注: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公众号厦门手绘地图《厦门的囝仔,你的母校还在吗?》

叫卖

“kokkok kokkok koko”煎匙在平底锅上发出的声音,小锣敲出“咚…咚.咚”,厦门人一定知道那是有小贩在卖海蛎煎和麦芽膏了~

在几十年前的厦门,没有外卖、没有那么多装修精致的餐厅,更多的时候是村口的小卖部以及这种走街串巷的挑担,小贩用乐器或特别制作的响器代替嘴巴的吆喝发出的声音,这大概是最让厦门馋猫们开心的美妙音乐了。

收破烂

收玻璃矸、旧纸皮的吆喝声一直到90年代还可以听到“酒矸通卖无啊……买玻璃矸啊……玻璃矸通卖无啊……歹铜旧锡报纸册纸歹鞋橡胶底通卖无啊“。现在物质这么丰富,很多人已不再有卖纸皮换几颗糖的经历了。

胡仁豆、满煎糕、猪腰饼、麻糖,搅搅糖……你有多久没有尝到它们的味道了?不知不觉,那些厦门吃货们曾经喜闻乐见的小零食,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之中了。

闽南桌茶仔

沏一壶来自过去的茶

过去在渔船的甲板上村民们喝着老茶聊天。如今渔船撤离,喝茶的地点便从甲板移到旧港湾边。简陋木桌、藤条凳椅、一壶乌龙茶,几人围成一桌,就能谈天说地到忘记时间,有种道近了闽南故事的感觉。

猪腰饼(信杯饼)

闽南地区的民间食物,在很多年轻一辈的人看来已经是个陌生的事物了,但是这东西却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厦门或其它地方也有叫爱心饼的。

对于大多数老厦门来说,信杯饼就是童年最为神往的美味零食。那种酥脆又不乏软糯,微酸又略带甜味的特殊口感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胡仁豆

问厦门人吃稀饭最经典的搭配是啥?“胡仁豆”一定躲不开,它是用新鲜豌豆晒干后加盐和一起蒸,咸香入味,很松软。现在卖“胡仁豆”的摊点也只能在开元路口的两家在卖,一份2-3元,下午四点过后才摆出来,另外还有卖酱黄瓜条、咸蛋和腌泥螺,这四样都是厦门人吃稀饭不能少的。

满煎糕

其实以前的老厦门人吃早餐,和豆浆搭配的并不是油条,而是一块香甜软糯的满煎糕,清晨起来,胃口还没完全打开,喝上一杯刚榨好的豆浆,配上刚出炉还冒着香气的满煎糕,日子顿时神清气爽。

现在厦门八市的【钟丽君满煎糕】,经常会有排着长队等着吃的厦门人和游客。

厦门八市是本地人最爱逛的海鲜市场

不过不少人会疑惑

既然有八市,那是否有前七个菜市场

事实上,他们都出现过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早已不见踪迹

有的已另做他用

第一市场

地址:中山路古城东路路口,1920年代建成

现状:变成闽南特色食品街

第二市场

地址:厦禾路溪岸路美仁宫大厦一带,公交站二市站附近

现状:消失,原址变成美仁宫大厦

第三市场

地址:港碧山路一带,思明南路与民族路之间

现状:消失,变成居民住宅楼,移到碧山路小横街里,改名碧山路菜市场。

第四市场

地址:思明北路源通中心南面

现状:消失,只有沿街店面墙上可以看到路牌

第五市场

地址:思明南路妙香路一带,位于“厦门人民剧场”背后

现状:消失已久

第六市场

地址:中山路泰山路与水仙路钓仔路交汇处

现状:唯一保留招牌的市场

第七市场

地址:大同路与思明东路之间

现状:仍在营业的老市场

第九市场

地址:今思明南路定安路老虎城海鲜美食街附近

现状:消失,原址变成老虎城美食街

霞溪市场

厦门改革开放后所设立的第一个农贸市场,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九大市场,而热闹程度甚至盖过隔壁的七市。霞溪对老厦门来说承载着太多的记忆。

一段小影片,带你回到曾经的霞溪——

影片来源:Youtube 拍摄者:Khon Can Hua

筼筜渔火

以前,筼筜湖叫做筼筜港,绵延有十余里。渔民晨起出舟,踏暮色归来,在昏黄中,渔火点点,宛如星辰扣于水上,时隐时现,美轮美奂,曰“筼筜渔火”。

今天,筼筜渔火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筼筜夜色”。游船和高楼大厦的霓虹在夜间交相辉映,虽然景色也很不错,但总觉了少了那一份踏着落日渔归的温馨感。

鸿山织雨

鸿山,位于思明南路大生里东侧,海拔99.2米。这里地势特殊,每逢风雨,风随山转,雨乘风势,来回旋转,雨丝随风飞旋飘忽,相互交错,形成状如织布的奇观,故称"鸿山织雨"。

如今,营寨已废,只存寨基,近二十年中新建了织雨亭、嘉兴亭、人寿亭,新修了延平、嘉兴二条盘山公路,增添了许多娱乐设施,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城市休闲公园了。

洪济浮日

“洪济浮日”是厦门二十四景之首。登上厦门岛最高峰的洪济山主峰云顶岩,在观日台前,望一轮红日从海中跃出,仿佛要燃烧尽大海天空,令人称奇。

如今,旧的观日台已被拆除,“洪济浮日”也因洪济山的鲜为人知而更名为“云顶观日”。在顶峰处,现驻扎着军队,游客最高只能爬到云顶岩寺。即使能观日出,也逊色不少。

虎溪夜月

虎溪岩满山皆巨石,尽皆奇险天成。在寺之左侧,有夜月洞,叫伏虎洞,洞顶刻"棱层"、"啸云"四字,洞中伏着一只泥塑老虎。每到农历十五,满月的月光才能照到虎头上。只见它双目炯炯,眈眈注视洞外,令人望而生畏,故名"虎溪月夜"。

鼓浪洞天

鼓浪屿日光岩有石刻80多处,在山门处第一眼便能看到三幅石刻,其中一处便是“鼓浪洞天”,乃明万历年间泉州知府丁一中所题。虽然石刻已经有所模糊,但依然夺人眼目。

经过涂红后的“鼓浪洞天”石刻,更醒目了,不过少了些自然的趣味。

大江大河,奔流入海,

四十年,光阴似箭,

雕塑着城市的模样,

改变着你我的际遇。

△90年代在厦门拍摄的电影《禁海苍狼》,用影像记录了那个生动的年代。

以往的旧时光、老风景

再见,却"再也不见"

今天,大厦之门敞开

她热情奔放、生机满满

迎接更美好的、可期的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